假山的沿革
從歷史記載看,我國苑囿中的堆造假山是從秦漢開始的。秦的野史中有:“秦始皇作長池,弓門胃水,東西二百丈,南北二十里,筑土為蓬萊山?!?《太平御覽》引《三秦記))到了漢代有關人工堆山的記載漸多,把石頭作為造景和觀賞的對象在園林中使用的記載始見于漢?!段骶╇s記》中記載漢景帝的兄弟梁孝王筑兔園(公元前156年):“園中有百靈山,山有膚寸石、落猿巖、棲龍抽?!庇钟洕h武帝時茂陵富人袁廣漢刊匕鄺山下筑園:“激流水注其間。構石為山。高十余丈,連延數里?!闭f明當時不僅能袂石堆山。而且還堆了假山洞。翻開我國園林的疊山史,可以看出疊山、置石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。
1)第一階段崇尚真山大壑、深抽幽谷的形式,以土筑或土石兼用,自然地模仿山林澤野,無論形態、體量都迫求與真山相似,規模宏大。創作方法以單純寫實為主。這一時期造山的特點是寫實性,是以土山帶石為主,一切仿效真山,在尺度上也接近真山大小。
2)第二階段盛唐以后,社會條件的變化和禪宗的興起,使中國十大夫的心理愈加封閉,性格愈加內向,形成了追求寧靜、和諧、淡泊、清幽、即淡泊超脫的審美情趣,以直覺觀感、沉思冥想為創作的構思,以自然簡練、含蓄為表現手法的藝術思維習慣,像王維《漢江臨泛》中“汀流夭地外,山色有無中”的意境那樣“言有盡而意無窮”。這時的園林是所謂移天縮地于一園的寫愈山水?!皶奶?,不必在遠”,小園、小山足可消魂。曾先后出現“三畝閱”、“一畝園”、“半畝園”、“勺M","殘粒園”。因此,置石的風格是浪沒并富于夸張。自居易的“聚拳石為山,圍斗水為池”、李漁的“一卷代山,一勺代水”,都和繪畫中的“豎畫三寸當千初,橫易數尺體百里之回”同出一轍。這時的石,體現了抽象的愈境,它的色彩、結構、線條與廣泛馳騁的形象聯想凝聚在一起,山川澳石被注人了情感,啟迪著欣賞者的藝術聯想,任人神游。士大夫對假山的愛好,已集中于奇峰怪石。當時視太湖石為珍品,以透、翻、瘦、皺、丑為品評湖石的標準。
透——此通于彼。彼通于此,若有i直路可行。
漏——石上有眼,四面玲瓏。
瘦——壁立當空。孤峙無依。
皺——石上的褶皺。
丑——奇形怪狀。
3)第三階段明清時期,我國畫壇中除了繼承古代繪畫“外師造化。中得心源”的梢神外,還出現了一些以王服為代表擺脫古人成法的束縛、走向大自然的畫家。王履總結出“吾師心,心師目,月師華山”的見解。認為客觀現實是山水畫的本源。當時假山藝術的特點是休現真山的一個局部,自己好像處于大山之麓?!半m云萬重嶺,所玩終一丘”,“截溪、斷谷,私此數石者,為吾用也”,而那“奇峰、絕障,累累乎墻外”。張南坦主張“曲岸回沙、平崗小坂,陵阜破陀”?!叭缓箦e之以石”;計成的“嘉樹稍點玲瓏石塊”,“墻中嵌理壁巖,頂植卉木垂羅”,造成一種似有深境的藝術效果,像繪畫中的空自,像《琵琶行》中的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般的含蓄,意境的確更了“闊。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如北京北海公園的靜心齋,它表現了山巒、溪水、峭壁、帕、峽谷……景象豐富、真實,千山萬壑被爬山廊截在園外,那潤里的奧妙、那廊外的峽嶺。任你盡情神游。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很多,蘇州的環秀山莊就是非常杰出之作。其假山以玲瓏剔透為特征、以微茫、慘淡為妙境,使我國假山藝術達到新的高峰。
4)第四階段近代園林中的疊山、置石,不僅用傳統的寫意手法表現山的神韻,還用局部盡星寫實的手法,對山的體態、輪廓、氣勢、披所、植物配置等進行精心的布置,著意表現祖國山河的時代精神和面貌:廣州自天鵝賓館的“故鄉水”園林,表達了對祖國、對故鄉山水的歌頌,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;上海龍華公園的巨巖—巍然屹立,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奮斗精神;上海植物園的四季假山—歡快、明朗、欣欣向榮;杭州植物園的小溪—自然、優美;北京釣魚臺的山石—典雅、端莊?,F代假山不僅探索、發展了新的內容和形式。而且體現了新時代的審美情趣。造園家文樹基先生提出了以表現力感為現代假山石美品評的標準。即剛、仿、壯、曠、昂,受到了園林界的推崇。
山于選石、用石的豐富,疊石的手法也更有風采,如花崗巖大卵石,形體厚樸、沉實、閱渾、古拙,用以置石很有嶺南的地方特色。近些年來。又選用昌平石布置山石小品,脫離了過去常用的流云、堆秀等疊石方式,強調有節奏的形式美,創造了另一種裝飾風格的表現手法。
這一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人工巖景觀和工藝的發展。塑山工藝大約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,最初是灰塑,其風格與同時期的疊山風格近似,多見于私人的小園子。20世紀50年代初首先在北京動物園用鋼筋混凝土塑造了獅虎山。
20世紀60年代后塑山T。藝在廣州有很大的發展,塑山、塑石、塑竹、塑木,以似亂真,深受人們喜愛。全國各地有許多優秀的塑山作品,如廣州花園酒家的那些高大挺拔的塑山作品等。
隨若人們的不斷探索一些新型的人工巖也逐漸研制成功,并應用于山石景觀的創造。如FRP、GRC、CFRC。這些人工巖具有天然山石的紋埋、質感與色彩,結合現代建筑的施工技術,不僅可以創作精致細膩的山石景觀。在塑造體公巨大、氣勢恢弘的山水景觀中尤其表現出極強的優勢。這類假山造型簡潔、鏈體感極強,與現代園林風格非常協調。并且。結合現代山石景觀創作者對自然地貌景觀的認識、理解和掌握,不斷創造出新穎獨特的作品,更加體現了假山源于自然、高于自然的創作原則。
上一信息:沒有了!
下一信息:塑石假山文化彰顯城市文化底蘊